早前和大家分享的自动变色时间表,在同样的变色时间表中,版主再次加上了一些改良功能:
- 在输入了科目名称后,科目自动变色(这个是基本功了,只是目前做不到让用户可以自动调整或修改颜色的功能而已)
- 在班级时间表右边,加上了可以输入老师名字后,让老师名字,在班级时间表中自动依据科目显示教师名字。(又节省了我们的眼力和时间了)
- 在班级时间表下方,加上了可以依据班级时间表右方输入的科任老师名字的自动衔接和显示。(又节省了我们的眼力和时间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
每每准备班级或个人时间表,个人最讨厌的就是,为什么就是不能接受一些编课系统如ASC的格式,非得要使用传统的格式不可的做法?我也不是痛恨传统的人,但我相信传统中一定有可以突破人力辖制的地方。
于是,利用了一些学到的计算方程式,植入空格中,就是要看看会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改变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但为了预防一些鸟人可能会问的:能节省多少眼力和打字次数啊之类的鸟话,特此作出了一些小演算:
传统的做法是在每一个班级时间表档案中:
- 满满输入一次一个班级的一个星期时间表。(拿高年组当例子吧:50节课就是填写50个空位!)
- 然后依据那50个空位中填写的科目,输入科任老师(又是50次!)
- 最后对照并在下方的12到14个空格中,注明是什么科任老师(这里就是12到14次)
- 在排除了教师个人姓名以及学校姓名或年份后,涉及的输入的输入次数为:50次科目 + 50次科任老师 + 14次输入 = 114次输入!!
突破性的做法是:
- 先输入班级时间表右方的科任老师(15次输入)
- 依据编排好的总表,输入科目(50次输入)
- 结束
相比之下,两个工作方式,在改进和未改进之前,每个(拿高年组当例子的班级时间表演算)就相差了整整49次的输入。这还不包括自动变色,方便打印会对照科目数量的次数呢。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改变后的成果:
- 每个班级12个科目自动变色的功能(不必手动调整)
- 全校统一的科目颜色(哪一个年级都没问题,就是方便对照)
- 每个班级少了49次的人工输入(试试中等学校,每年级1班一共6班的 294次的人工输入 + 时间 + 精神)
- 再也不必逐个上下对照科任老师姓名人工输入。
有鉴于此,再次鼓励各位:
不要顽冥不灵,
不要墨守成规,
不要一成不变。
共享共勉以下每一种目前所见的时间表格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