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行政管理.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行政管理. Show all posts

Monday, June 30, 2025

校内投稿的建设-初探设

相信有学校的老师,会陶醉在让学生投稿的热忱。没有对错,但也是值得鼓励的。只是,如何让学生投稿的文章,可以轻易看见呢?

小学生,一般都是手写文章,然后交由老师批阅。批阅后,老师一般交由学生修改,誊写,然后才邮寄给报馆刊物主编刊登。

但,校内的话,能够制造出让学生投稿的管道吗?

相信是可以的:

  1. 先制定提交的方法:要采用谷歌课室吗?要采用部落格吗?要采用谷歌问卷吗?要采用电邮吗?
  2. 之后,制定批阅方法:老师如何得知学生提交稿件?自动通知?(做到吗?)
  3. 批阅后,学生是否需要修改?还是老师直接替学生修改即可?(那如何看见学生进步呢?)
  4. 公众如何看见已审阅的文章?还是不介意让公众看见尚未审阅的文章也可以?
完成以上几个疑虑后,我们才来谈,如何建设校内投稿机制和平台啦。大家加油。

Thursday, June 5, 2025

ABC表格大跃进--究竟节省了什么工作?

在日前的分享ABC 表格-2025年的大跃进的帖子中,有朋友好奇询问,究竟这样的改变,怎样节省老师们的工作了?减少了多少工作了?

        今天就逐项列出,方便大家:

  1. Ketua Panitia专心负责填写和处理B表格即可=每一个 Ketua Panitia不必头痛要重新填写C表格。
  2. 每个科任老师只需填写自己姓名,职位,以及教导的班级或年级即可。没有教导的科目页面,直接隐藏即可。C表格的3612空格,全部会自动从B表格衔接更新。
  3. 假设一个老师(其实是笔者自己的例子啦)教导4个科目,要是学校的KP也那么活力十足,每个事项都开足火力。,那么,笔者的每个科目的C表格中就有1200项事情需要人工填写。现在,是完全不必人工填写。能想像1200次到0次吗?
  4. 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减轻了Ketua Panitia的工作(因为她们不必另外填写C表格),但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科任老师(尤其是大型学校,确实有老师可能不是KP但仅仅是科任老师)的工作负担。
为什么这样伤神编排?
原因很简单:
  1. 老师们的精神和精力不是用来填写表格。
  2. 老师们的时间,不应该拿来配对日期方便交叉检查,满足官员无理的要求。
  3. 以及,应该善用科技,简化各种文书工作。
(就别说我懒惰填写啦,但客观说, 填写也是时间,自动衔接也是填写,还纠结什么呢?对吗?)

Saturday, May 10, 2025

战略性处理AI课程

ICT老师们下星期连续3天,以及后个星期2天都会参与AI课程。


            我们行政组如何战略性(tactically )的善用这个机会,让ICT老师发挥?


非常简单:

要求ICT老师获得Google Meet录影后>  下载然后上载到ICT老师或学校 TVPSS的频道里。


为什么?

  1. 让学校每一个老师拥有第一手的资料。方便随时学习。不是对ICT老师不放心,而是简化ICT老师传授过程中面对的压力。也方便复习
  2. 避免主办方删除视频或信息。
  3. ICT老师发挥长处:处理各项IT事务。(即使要放他自己的YouTube其实也无所谓的)
  4. 在编排培训时(是的,他们需要安排培训,然后完成报告,然后在PERAK DRIFT提交),可以提前让老师们先预习,然后HANDS ON,这样事半功倍,届时只需重点复习即可(也是师资培训中采用翻转课室策略的实际演练,省时省力)
  5. 更长远的计划:建立给老师和学生的数码技巧PLAYLIST或课程之类的。方便老师和学生随时学习。(当然,有需要而学习的话,这是最好的动力)


共勉

上帝爱你也爱我

顺祝:卫塞节假期健康

Thursday, April 24, 2025

科目的资源管理

有感而发的是,目前学校各个科目的发展都一日千里,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管理不来的感觉了。

所以,忽然想到,有没有办法,将各科目的资源,汇集在一个地方,直接管理呢?

几好像那学校教师文件跳板(Switchboard)那样,将各个科目的资源,都汇集在一个档案,不同页面中?

举例:

  1. 体育科目有BMI5-9T以及SEGAK的表格,家长同意书,通知书。
  2. 英语、国语、数学、RBT和科学有MOBIM资源可以善用。
  3. 每个科目还有各种视频频道可以善用。
  4. 每个科目还有那些学生学习进度表方便跟进。
要是有办法,让PK和KP合作,管理好科目资源页面的话,那对于新老师或任何接手老师的进度方面,或许有莫大的帮助。降低障碍,提高融合协同。

大家觉得如何?


Wednesday, March 19, 2025

Evidens SK@S-Pengurusan Panitia

Peroleh dokumen kurikulum:
  • Perancangan Strategik Panitia
  • DSKP
  • Surat Pekeliling Ikhtisas
  • Surat Pekeliling Kewangan
  • Surat Siaran KPM
  • Surat Pelantikan KP
Menyelaras penyediaan RPT & RPH:
  • Minit mesyuarat
  • Minit curia
  • RPT,RPH
Menyelaras pentaksiran:
  • Jadual ujian sumatif,
  • penjaminan kualiti 4P
Menyelaras tugasan murid: 
  • borang pemeriksaan Latihan
Analisis data dan maklumat pentaksiran:
  • Analisis ujian, PBD, Data headcount

Ambil Tindakan susulan: dialog prestasi

3.1.2.2
  • rancang: Takwim panitia, perancangan strategik panitia
  • Laksana:kertas kerja, cadangan
  • Menilai keberkesanan program: laporan program (4program setahun)
  • Ambil Tindakan: pelan / intervensi

3.1.2.3:Program utk murid:
  • rancang: Takwim panitia, perancangan strategik panitia
  • Laksana:kertas kerja, cadangan
  • Menilai keberkesanan program: laporan program (4program setahun)
  • Ambil Tindakan: pelan / intervensi
3.1.2.4: bantuan geran
  • rancang: anggaran perbelanjaan panitia / minit mesyuarat panitia
  • Laksanakan perbelanjaan: nota minta, baucer bayaran, rekod penerimaan, rumusan perbelanjaan dalam fail kewangan subsidiari
  • memanfaatkan sumber pendidikan: senarai ABM/BBM, rekod penggunaan ABM/BBM
  • Merekodkan penerimaan dan penggunaan sumber pendidikan: rekod pinjaman/ pemulangan sumber pendidikan, borang pemantauan, rekod penggunaan sumber pendidikan
Sumber: 
Bicara Profesional Ketua Panitia BM JPN 
19/3/25 
1415 Google Meet

Saturday, March 15, 2025

3合一的结合

挑战1:英语组要做阅读dskp的活动
挑战2:得力马要做LDP
挑战3:学校数码转型小组也要有所行动

如何结合?
  1. 安排老师们,使用得力马里面的AI
  2. 把DSKP上载
  3. 然后把DSKP转变为摘要,方便阅览聆听
  4. 体会ai的厉害
  5. 拍照保存

同样照片
1个活动
3个单位受惠
3个个别SPLKPM时数(如果可以同日出现或注册的话)

全部老师
开开心心学东西
拿SPLKPM时数

每一个行政组必须尽力持续简化与整合
才能减轻每一个老师的负担

不妨考虑看看

Tuesday, February 25, 2025

什么叫做Contact管理?

Contact,顾名思义就是联系。在一个组织中,有效整理联系表,非常重要也非常方便。下面和大家分享高效的联系表管理工作方式。

  1. 得力马管理员找出校内所有老师的得力马账户。
  2. 得力马管理员创建学校老师得力马联系表。
  3. 联系表仅需:教师名字、得力马电邮。
  4. 得力马管理员导出export学校老师得力马联系表。
  5. 进行ICT或LDP,指导校内老师将联系表导入个人电邮中。
  6. 任何更新,重覆步骤即可共享。
教师导入后,即可在谷歌课室或其他共享文件中,处理共享设置。仅需设定教师名字,电邮将自动显示。
        不会很难处理,但老实说,需要时间处理。这么简单。



JK3PS的框架

学校要转型,就要有框架,有方向,有可执行的方案。当然,切记就是,涉及的人事物。不同的任务/岗位有不同的角色与责任:

行政组:

  • 规划全盘与长远方向。
  • 建议执行方案如学校跳板,Google Site框架,谷歌课室落实方案。

得力马管理员:

  • 建设全部课室。
  • 委派班主任老师予每一个课室。
  • 整理并提供统一的标签处理。
  • 每班加上辅导老师、资源中心老师。
  • 必要的话,加上管理层。
  • 整理并分享全校教师的contact list。方便学校老师将学校老师电邮导入 import到个人电邮中。
  • 准备全校学生的个人得力马户口以及密码备用。
班主任/班级管理员:
  • 管理谷歌课室层面。
  • 导入教师联系CSV档案,方便共享课室。
  • 确保学生加入并善用。
  • 善用平台,方便学生学习。

谷歌课室的无缝衔接

在谷歌课室中,留意课室stream的页面,左上角,有个叫做快捷链接 Quick Links 的区块( block),每一个课室的负责人,可以善用。

     如何善用?很简单,将学校、学生常浏览的网页链接加入即可。个人建议:

  1. 学校的网页或部落格
  2. 学校的TVPSS YouTube网页。
  3. 学校的资源中心网页或部落格。
  4. 学校的Site的网页。
  5. 阅读报告AINS。
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因很简单:方便学生随时点击浏览。(其实也方便老师们啦)

Monday, February 24, 2025

JK3PS 建议 (完结篇)

有没有想过,透过谷歌课室,开辟一个全新的标题,专门分享各种科技的信息?
步骤:
  1. 谷歌课室管理员,在其中一个谷歌课室准备要推送的信息。
  2. 在设定标题时候,设定IT或ICT
  3. 设定标题和信息内容后,将标题和信息设定为多个课室/全部课室同时发放。
  4. 如此一来,大大节省谷歌课室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那有了标题之后,可以传送什么内容呢?呵呵,IT的内容多得很。就看学校孩子们、老师们甚至是家长们的需要(切记,必须以当地的需要,以及整体的方向进行结合)

有朋友可能问,难道就只是分享IT的信息吗?可以从哪里获取灵感呢?
        其中一个灵感的来源,就是爱FM,每逢星期日,早上11时到1时的,IT空中节目(请查阅精准播报时间,担心编者有误就不好)。
       此外,善用标题,别只是发送内容或文字信息而已,偶尔,植入一些视频还是什么的,争取孩子们的回馈。一些比较幽默性质的网页,如迷因梗图制作还是什么的,都可以加入在IT的标签内传送。当然,内容必须避开敏感性质的3R或政治意识的,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学校毕竟是中庸的学习场所(无论空间还是实体都好)
       话说回头,一些适当的技能,比如使用电邮。这是英语课程中的一部分。何不尝试让孩子们利用科技,编写一封电邮给??? 呢?例如校长,副校长,老师还是什么的。让孩子们有使用科技便利的真实体会,也是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

以下分享一些可以考虑的IT内容建议:
  1. 为手机安装防毒软件的视频(现在很多人都看视频的啦,少有人阅览文章或网页的)
  2. 更新电脑浏览器的视频或网页
  3. 更新手机APP 的视频或网页
  4. 使用手机登入谷歌课室的视频或网页
  5. 使用手机发送电邮的视频或网页
  6. 使用手机或电脑添加日历/日程的视频或网页
  7. 智能家居 的视频或网页
  8. 使用人工智能 的视频或网页
  9. 制作报表 的视频或网页
  10. 改变字体、字型、font formatting 的视频或网页
  11. 提防约会陷阱 的视频或网页
  12. 提防钓鱼网站 的视频或网页
  13. 网页安全HTTPS 的视频或网页
  14. 编制部落格 的视频或网页
  15. 编写/学习CSS或HTML的小游戏
下面也与大家分享一些可以进行的活动:
  1. 询问孩子们或老师们的使用体会
  2. 询问孩子们或老师们的使用经验/资历
  3. 询问孩子们或家长们的意见
  4. 要求提供更多的信息
  5. 各种IT小考验:如何利用键盘,放大或缩小网页的画面(当然,要有一些小奖励的话,更好)
  6. 小型的编码活动
  7. 发挥想像力的小说编写活动
  8. 说出家里面对的IT的问题,让大家找出解决建议
  9. 给予小挑战:完成各种网络搜索或网络寻宝活动 treasure/ scavenger hunt
  10. 给予小情景或模拟境况,让孩子们找出解决方法
  11. 举例20种手机成功取代的东西(哈哈,这个好玩)
  12. 让每一个孩子参与的天气报告
  13. 让每一个孩子记录的用膳报告(米饭粥、谷类、面条、其他)
  14. 记录每一个孩子的水果食用记录(记得要定期公开报告所得)
  15. 让孩子们当个聆听者:聆听时事摘要或模拟情景后,提供回馈,培养一个关心社会和他人的人
  16. coding games
  17. 找出真相:提供假消息,让孩子们学习辨认、找出真相的活动
  18. 让孩子们与人工智能对话,然后找出各种偏见,不被科技迷惑,也不迷失在科技发展中。
  19. 分享最新科技消息。
  20. 分享科技小技巧。
  21. 制作个人开支记录
  22. 建造属于学校的虚拟天地,例如mine craft
至于采用的工具(tools),当然别局限于谷歌表格那么单调啦。

当然,负责此活动的人,也要有相当的热忱,才可以走得远。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素质的数码公民。

Sunday, February 23, 2025

无缝衔接-会议摘要处理

每每有线上课程、会议、工作坊,都需要准备会议摘要。有时候,因为顾念朋友(和自己日后参阅)的需要,也会录制视频。但,如何将会议摘要 Minit Curai,和视频完美结合呢?
        笔者一般有以下习惯:
  1. 先将会议基本资料,设置在日历/日程中。当中就包括了会议的视频链接。
  2. 在Google Drive中,找出会议摘要的版本。
  3. 复制然后命名。
  4. 整理日期、时间、会议摘要的部分内容备用。
  5. 将会议摘要链接,植入视频。
  6. 将会议摘要链接、植入会议日历/日程中。
  7. 将会议摘要链接直接传享群组。
  8. 偶尔还需要编制二维码,方便拿到会议摘要的朋友直接扫描获取材料。
试想像,只是一个线上的会议/课程/工作坊,就要有这些步骤,难怪每次线上活动后,都会觉得特别疲惫。
        但想到,虽然辛苦。可是这样的工作流程,就达到无缝衔接的境界。心里虽然有小开心,但也忧愁:如何将这个流程发扬光大?如何让日后的线上会议/工作坊同样拥有这样的便利?

JK3PS-建设电子课本浅谈

创建1到6年级电子课本书架

        教育部已提供PDF版本,由于都是高清版,所以在使用上,老旧电脑或一般手机难以开启阅览。何不把它们转换为电子书格式?
        目前免费版的电子书(送电子书架)有几家,但比较稳定的有2家:Anyflip (点击前去) & Flip HTML5 (点击前去)
2家公司免费版的话,1日只可上载处理5本电子书。
        以低年组8到9本,高年组9到12本之间计算,至少2到3天内可以完成。
        挑战在找齐课本pdf版本以及无限耐心。现在加上2027或许有新课本/科目...以及:实体课了,还需要电子课本吗?

  • 步骤1,学校delima admin开设any flip/ flip html 5账户
  • 步骤2,逐个年级处理
  • 步骤3,把电子书架链接嵌入学校网页/ site/ switchboard /谷歌课室里
嵌入方法有2种
方法1:链接
方法2:embed

方法1非常容易,好像site / switchboard衔接档案而已

方法2就把那电子书架的 embed code,嵌入网页或部落格里 之后即可看见完整电子书架

有朝一日,电子书不会只是pdf格式。不会只是电子书格式 (曾经尝试每篇打字存档处理但很痛苦很漫长)

延伸想法/更贴切现实/更有实际效应的做法:
建立资源中心电子书架,帮助孩子们、帮助老师们。下一篇,我们谈谈如何善用已有的电子书架(建设资源中心电子书架)


大家可以考虑😊

Saturday, February 22, 2025

校历的笑话

话说,请某老师将学校的日历,安顿在学校的site中,方便浏览。

该老师很聪明,与其将嵌入日历的代码安顿,她直接将校历的google sheet档案直接嵌入。

我在site里面浏览一段时间,就是看不见。忍不住前去询问,她表示直接将校历嵌入了。

嵌入校历,是多么容易得事情呢。但对于学生或家长,没有任何意思。

想回来,我不知道是老师精明办公,还是偷工减料?

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处理。站在那个老师看,如果她看见了网页画面改变的话,不知道会怎样呢?

Saturday, February 15, 2025

数码化的建议--管理篇

  1. 记录教师动向?使用谷歌日历即可。
  2. 处理会议摘要?使用谷歌文件,准备标准格式,和全校老师共享。(最好定位在学校网页、部落格、跳板或社媒中,方便老师们随时找出来善用)
  3. 收集会议摘要或OPR?使用谷歌表格,把全部老师们整理好的会议摘要或OPR直接收取,然后展示在(学校网页、跳板或社媒即可)。敏感的会议内容就当然要设浏览权限啦。
  4. 记录特别课室的使用?可以的话,采用谷歌日历。不可以的话,采用谷歌表格记录。记录方式有2种:第一种是统一的谷歌表格记录全校各地的特别课室使用。第二种方式是不同特别课室有不同谷歌表格。但建议全部特别课室使用记录都在同样一页展示就好,方便交叉监督和整理分析。
  5. 想要制作方便代课的视频目录?善用学校的TVPSS频道,将目录找出来,即可投影播放了解啦。
  6. 想收集或展示学校的活动照片?善用学校的Google Site,直接将照片都安顿在那边既可。
  7. 想派发爱心计划或导师计划的问卷?透过谷歌课室或社媒派发传送即可。但建议最好透过谷歌课室(将学生的ID和密码发挥啊)。
  8. 想建设谷歌课室?秉持1个学生1个学年1间谷歌课室的立场(将所有科目老师加上,将ICT, GPM和GBK都加上即可)。
  9. 有兴趣建设学生生日记录?善用谷歌课室的预设内容。将即将生日的学生名字,直接存放预设播放。长远计划,建议预设电邮,传送至少20次(20年)。校友联系,就此建立起来。
  10. 更伟大一点?建设AI聊天机器人,方便解答和学生聊天。并将需要留意的学生和情况,直接汇报给老师知道。(但这个工程很痛苦,真的很痛苦,目前也在皮毛,或许要放弃这个计划)

Tuesday, February 11, 2025

开学了,要做什么了?

  1. 先将时间表总表准备好。
  2. 再准备班级和个人时间表。
  3. 打印派发班级和个人时间表。
  4. 更新eOperasi中的授课资料(教导年级、节数)
  5. 更新IDME的班级和科目注册
  6. 准备SK@S 的科目视察表格
  7. 准备STD4的教学视察表格
  8. 准备PBPPP的表格方便老师们填写
  9. 派发科目时间表给KP
  10. 整理和准备学生班级名单(可以透过云端ICT处理的)
  11. 派发总表给校长和副校长们(方便知道老师在校动向、方便编排代课)
  12. 准备启用新学年的教师动向学校日历
开学,就先处理这些啦


Sunday, February 9, 2025

学校数码转型--起步

  1. 确认校内需要实行的转型计划-目前的窘境、可以如何转型、涉及的人物、器材、方式等。
  2. 告诉老师们学校即将实行数码转型计划-与老师们分享,并得到适当的回馈,进而调整转型方向。
  3. 建设平台:确认使用的平台,如部落格、site或学校跳板。清晰的沟通很重要。使用的身份也很重要。可使用CM账户或学校账户准备即可。
  4. 将老师们的电邮以及联系,储存在联系簿中备用(方便日后的共享),可由ICT的得力马负责老师处理。
  5. 建设学校跳板/ site 内容
  6. 指引老师们使用平台内容(这个是需要时间的)
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计划。只有逐步前进的计划。人是需要时间的。但愿在余生的时间中,都可以体会到数码转型不是让人脱节,而是体会到当中的便利。
        最重要的是:别忘记了人的需要,以及认可每一个用心付出的人(别只是自己做,自己爽,这不是成功的行政管理)

延伸阅读:


学校数码转型-实战篇

        在学校数码转型中,必须要顾及的,就是转型前后关键因素:人。

        基于人的多元性以及复杂性,转型计划中,要考虑的事项也跟着要弹性处理。

        我们讲究的,不是系统/档案与功能有多厉害,而是转型前后,如何让用的人,亲自体会到转型前后的不同。

举例:会议记录。

每次进行评估后,总有数据要处理。传统的方式,就是得到分析数据后,又要人工处理会议记录。

        在数码转型计划下,可以考虑的是:将处理数据的档案,直接与会议记录的档案链接起来。

        换句话说,就是直接将处理数据的档案分析部分(data analisis)拷贝,然后植入在会议记录档案中(linked table)。在完成数据分析后,开始处理会议记录档案时,直接更新会议记录中的数据分析table即可。

        当老师们看见这样的转变后,老师们亲自体会到数码转型带来的改变,教学和工作效果就有所不同。

        再来分享一个例子:会议摘要 minit curai 的处理。很多时候,老师们前去出席会议,回来后,就开始整理会议摘要。打印提交后,就没有下文了。殊不知,其实其会议摘要,仍然需要负责收取的行政人员收集和整理的。

        更美妙的是,难免会有遗漏以及后人无法查阅的情况。试问数码转型中,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建议的方法如下:

  1. 建设方便全校上下可以提交的方法(建议使用谷歌表格)
  2. 把表格的任何回应 response,直接显示在学校跳板中。
  3. 让学校跳板中显示的,每一项提交的会议摘要,都是公开方便校内老师浏览的。
当然,站在老师们的看法是:都已经打印提交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提交?或许是多一层工作。但如果试试再也不必提交纸本会议摘要的话,是不是减轻了大家的工作?要突破这点的话,可以怎么做?
        (考虑取消纸本提交)
每个转型的阻力,几乎都来自人。没有经验的人害怕,有经验的人也害怕。
        没有经验的人害怕不会用。有经验的人害怕设计得太厉害繁杂,影响实际性。但人的心理很简单:这样的改变,对我有什么好处?
        当校内的老师们看见这样的改变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后,相信很多老师们会逐渐接受,并且适应起来的。
        切记,莫因为要改变而改变。想好好,目前遇见什么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如何改进?用户可能遇见什么问题?
        千万别为了那区区的登入次数而贸然改变不需要的改变。得不偿失。

上帝爱你也爱我
共享。

Saturday, February 8, 2025

学校数码转型-应用篇

学校因为其特殊性,以及关键性,都在于人,所以任何转型计划,都必须要以人为本。

学校的人,有教职员、非教职员、学生以及家长/监护人。嘿嘿,没想到有家长吧?

三个不同的人群,就有不同的需要。我们今天专注在学校可行的建议。

学校数码转型的几个建议:
  1. 学校site / 部落格使用
  2. 学校社媒如FB, IG, 小红书,whatsapp / telegram等
  3. 学校跳板:PBPPP, SK@S STD4, isu & tindakan等简化行政与老师们工作的内容
  4. 学校资源中心TVPSS Youtube
  5. 学校教师动向-谷歌日历
  6. 谷歌课室的善用
  7. 特别课室使用记录-二维码
  8. 云端班级名单
  9. 云端教师名单
  10. OPR收集列表
  11. Amalan terbaik列表
  12. Minit curai列表
  13. 数码相册
  14. 变色时间表

学校策划人必须确认:什么问题缠绕和影响老师?有什么数码解决方案?

(例如特别课室应用订位)


终极目标:学生客制化,个人化的学习
前提:需要有机会先学会使用。也是最难的一个部分


例子2: 学校爱心计划。
一般需要依据月份找出学生生日数量, 以便准备爱心礼物

传统做法:使用班级名单

数码转型计划:APDM提取/下载学生数据。置入档案中,档案的方程式自动分类月份统计人数。从而找出名单方便准备派发
        也从名单找出人物,预设12个月的谷歌课室通知与祝福,做个有人情味的数码转型😊

举例3: 谷歌课室:
利用差异教学功能,筛选差异开学发派课业。

考验:老师们能记得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科目不同学习能力吗?

举例4:Idme的pbd没有图表,没有进度对比.
善用数据。

转型计划:把数据张贴在档案中,让档案自动绘制图表、自动对比数据,减轻老师们工作,满足数据处理要求,简化报表处理工作。

举例5 特别课室使用数据

方法1:统一的二维码。

所有特别课室使用同样一个二维码,里面依据特别课室自动分类和显示即可。

方法2:使用不同二维码。

但在一份response档案中不同页面显示个别特别课室使用记录--把不同的特别课室扫描记录全部堆积在一个档案,方便依据特别课室阅览。

例子6:学习水平分析数据

在处理好各年级的各科目水平后,不必老师们把分析好的部分/重新填写在会议记录里。直接copy出来,置入科目会议中即可。(若一级多班的话,数据处理工作就在云端处理好统计与分析,方便拷贝植入会议记录中。)

例子7:学生个人运动表记录

记录学生个人运动项目中的各种水平。高度,距离,速度,重量,时间。让学生亲眼看见各种数据,启发学生为他/她个人健康/运动进展负责。

例子8 (这个目前还在研究中)
运用AI客制化回应学生疑问
但却收集和整理,并归纳整理分析,然后通知老师准备接待。这个不容易处理。

举例9:变色时间表
时间表因为教育部自2022年的限制(低年组每天上课3到4个科目),必须有颜色标记科目,以便统计,人工处理的话,实在痛苦。能不能善用科技改进这方面的工作?(延伸阅读:自动变色的时间表

为什么一定要有平台?

一些朋友询问,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学校的平台?为什么一定要制定使用的平台?信息直接透过社交APP传送不就好了吗?怎么多一项事情需要处理呢?

学校制定要使用的平台,其实不是为了方便而已。当然,平台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部使用而已。我们来看看几个平台的例子:平台的例子:

  1. 部落格:方便设定预设消息。方便布置,入门简单,风格简单。
  2. 谷歌课室:需要登入,家长无法登入(除非利用学生ID),需要安装。
  3. 网页/SITE:公开性质,任何人都可以浏览,但建议网页网址需要容易记得。在管理上,网页管理比SITE复杂。
  4. 推特、IG、脸书、小红书:社交平台的一种,方便推广消息,方便追踪人士知道最新进展。但需要经常更新。得留意法令在公开孩童照片或视频的最新条例。
  5. 学校跳板:简单的一个google sheet,然后将各种资料都与其衔接起来即可。
        累积多年经验后,个人建议:使用site或部落格是最好的。让Site和部落格成为学校对外的信息平台。但让学校跳板与谷歌课室成为学校内部的结合与平台。

        换句话说:家长、监护人、社区浏览的是site或部落格/网页,至于学生和老师,就善用学校跳板和谷歌课室。其中,学生使用谷歌课室,老师使用学校跳板。我进一步整理如下:


教职员:学校跳板 & 谷歌课室

学生:谷歌课室

家长/监护人/社区:部落格或site

校内对外发布的消息,全部公开浏览。

校内教职员要处理的工作,全部透过学校跳板处理。

学生要处理的事项,全透过谷歌课室或实体习作簿完成即可。

是不是很简单?是不是很明确?

数码校园-概念与理论概括-先了解,再转型

数码转型,不是停留在科技的运用。举例,老师们运用科技器材进行教学,和老师们可以在任何地点透过云端工作,前者是运用科技,后者是不管老师身处何地,任何时候都可以完成工作。




学校数码转型和企业数码转型有所不同,但当中涉及的元素,是有共同点的。

数码转型的第一个关键是人,第二个关键是技术,第三个关键是数据Data。

如何让人,透过科技,将不同的数据衔接协同,对事情/学生、工作有一个360度的认知,是学校数码转型的重点。

要做到学校数码转型,就要有几个先决条件。而这些先决条件,并不单纯的局限在资金的多寡。

首先,学校上下要清楚技术对学校的深远影响。数码与技术的迅速转变与其复杂性是决策团队在管理上的痛点。如果没有清洗的发展蓝图,营运上难以透过科技,提升优势释放各种捆绑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枷锁。决策人不需要了解技术,而是要了解含义,结合策略,节省成本,提高营运效率。

决策团队可从三个方面评估技术价值:规模、科技、概括。

规模:数码转型涉及到什么层面?教职员?办公室?教务处?教学层面?

科技:使用什么科技?入门和应用水平高低?障碍高低?

概括:时间上,需要多久时间成形?看见的效果和转变是什么?

当然,学校数码转型并不能就此停留。必然要处理的还有:数字分析与技术回报率、拓展数码人才、了解数码化的威胁等其他“看不见”的事情。
一般上,数字转型有分类成3部曲:
1. 信息数字化 (Digitisation)– 它指的是改变事物的存在或存储形式、使之能够被计算机处理。 例如:将纸质文件扫描为电子文件 ;将经营数据存储为电子数据。

2. 工具数字化 (Digitalisation)– 将销售和运营过程数字化。 例如:设立互联网电商 ; 电子付款。但学校没有销售啊。

3. 数字化转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改变现有商业模式、消费模式, 利用软件工具和软件技术,赋能业务以获得创新能力。例如: 区块链;共享经济。可是学校不是商场啊。

        所以,学校各阶层应该先问问自己“我的学校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针对这个回答,再来决定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什么类型的数据等等,最后才落足到“我的团队需要什么数字技术来有效的处理数据”。

        任何学校的数码转型计划,必须先从校内的网络开始。剔除老旧系统的依赖,是学校数码转型的第一步。但这类的转型,并非每次都需要庞大的资金开始。从一个小小的转变(云端版的班级名单),也是一个卑微但伟大的目标。

        然而,无可否认的就是:学校数码转型,面对最大的阻碍,往往不是资金的来源而已,而是来自内外的人的影响。是的,最大的阻碍,都是来自人。学校层面的话:来自领导(校长、副校长)、老师们、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以及校内外各阶层人士(为什么要这样转变了?一直以来不是好好的吗?)
        
        此外,在培训不足的情况下,学校数码转型计划也带来不少危机:胡乱下载软件、胡乱点击链接、胡乱开启电邮、权限设定模糊、以及随意共享数据,都是学校数码转型下要留意的部分(当然,除了教职员和学生、学生家长资料外,学校一般都没有什么其他太有价值的数据了)。然而,这不意味着学校数码转型计划就此豁免于各种数码威胁。相对的,在大量使用流动器材的现今社会,学校上下都要学习善用手中的器材也是数码转型的其中一个重大部分。
        
        学校数码转型计划,并不是将所有老师和教职员转变成为数码或网络专家。然而,有效的数码转型计划,意味着学校教职员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有效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毕竟,在校24小时也不代表是最卓越的老师,未能出现在学校的职员,也不一定是无能的职员。
        我们试试换个角度看。很多学校现有的工作结构,或许仍然停留在学校电脑中。离开学校=失去工作电脑和档案=无法进行。留意一些学校客制化的系统。那些系统几乎都是多年前留下的设计。是依据学校内部需要而建立的系统。
        
        笔者无意评论那些系统,无可否认,那些系统当年确实解决了很多那些学校的需要。但在现代的情况来看,那些系统也将老师们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绑定了。学校几乎真的成为了老师们的第二个家!这还符合当代的需要吗?
        
        当学校还有很多资深老师的时候,或许还勉强可以。但随着时间推移,迎来的几乎都是数码原住民的话,这些系统,注定未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当这些数码原住民前来学校工作的时候,相信他们都可能怀疑人生:学校/教育领域怎么还停留在那个N年前的世纪?
        
        说了那么多,那要从何开始?
        
        就从了解什么云端作业(又成为云端工作)开始。云端作业和流动作业(流动工作)有少许不同。云端作业意味着,学校要处理的事项,都可以透过网络科技,在云端里完成。而流动作业代表着,学校教职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完成工作。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没有任何冲突的。因为彼此需要彼此成就。
        除此之外, 学校上下也需要了解到什么是公共云端,什么是私有云端。公共云端是公开性质的,例如谷歌云端,阿里巴巴云端,亚马逊云端等云端服务。这些都是公开的(当然是需要登入户口借此区别用户啦)。至于私有云端,就是以往我们称为档案伺服器file server,仅可在校内运作,外人无法透过网络登入的云端了。有点类似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但LAN其实只是技术而已。私有云端的最佳例子就是NAS。有了NAS=任何校内人士可以透过网络,随时登入学校的NAS,处理、提取阅览NAS里面的档案。但NAS当然有NAS的管理与要求,所以个人方面,真的不建议往这个方向前进。(不必浪费时间、资金和精神打理NAS)。
        进一步的讨论,就要了解,学校有没有什么软件、服务是需要转型的?
        学校常见的软件,如文字软件,数据软件,是否可以转型呢?学校使用的通告,是否可以转型呢?一些已安装在陈旧电脑上的软件,是否可以/需要更新呢?在斟酌云端版的软件,以及离线版的软件,学校决策人要如何决策,是智慧的考研。
        再来就是学校转型的平台。学校要在哪里转型?网页吗?部落格吗?社媒吗?这些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转型的成败。
        最后也要考量,学校进行数码转型期间、之后,所需要涉及的器材以及保养的事项,是否在预算之内。倘若无法有效处理的话(例如NAS以及户外无线宽频天线),个人建议尽可能将硬体器材的需要减低即可。 
  但是,由于许多学校过于追求标准化,“千人一面”“千校一面”成了现代学校难以克服的天然缺陷。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老师们早已意识到,现代学校教育体系无法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的学习需求,“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有人讲:“我们把机器制造得越来越像人,却把人培养得越来越像机器”。毫无疑问,时代发展迫切需要学校教育进行一场结构性变革,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每一所学校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有什么样的校园,就会发生什么样的教育,环境的育人作用远比预想大得多。传统校园阶段,“一个老师一群学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基本就构成了校园环境的主体,教科书、练习册等纸质媒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每间教室摆满整整齐齐的桌椅,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老师讲课……这种场景与工厂车间非常相似,目的就是满足标准化教学的需要。
   在数字校园,即校园网络接入全覆盖,多媒体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软硬件配置逐步到位,各类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媒介不仅有纸质媒介,还有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专题网站等数字媒介。网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取得规模性突破,让“一块屏幕改变命运”“人人都能上名校”成为可能。
     然而相对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具有三大优势(这个是数码校园后的结果):一是智能感知,依托智能传感、物联网等技术,对校园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师生需求对软硬件设施进行自动调节,保障校园系统绿色高效运行;二是数据驱动,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伴随式数据采集,深度挖掘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以此实施学习者特征识别、趋势研判分析及教育教学改进;三是精准服务,依托认知计算、云服务等技术,推动平台开放协同,实现各项业务线上全流程办理,为师生提供精准个性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尽管智慧校园催生了教学、管理、服务新形态,更加贴近师生需求,但这些探索仍然无法突破“工业化教育”的框架,更多是技术支持下教育的局部改善。
   当前,从智慧校园迈向未来学校,成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与其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同,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对象是师生,不是简单的生物体或机器,其特殊性集中体现在“人”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上。
        复杂性,就是要求学校教育数字化不能追求简单复制,必须保持足够的开放度、弹性化和人文性。
        多样性,就是要求学校教育数字化不能追求统一标准,必须提供丰富多元选择和灵活弹性机制。
        动态性,就是要求学校教育数字化不能追求短期效率,必须着眼长远,结合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
        在智慧校园建设阶段,学校通常会强调科技赋能、数据驱动、虚实融合等元素,核心是发挥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撑赋能作用;在未来学校发展阶段,学校通常会强调协同融合、跨界创新、价值赋能等元素,数字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作用充分彰显,并进一步呈现出“技术隐身、教育崛起”的新态势。
        学校关注重点从技术应用变成育人创新,整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各方面力量,努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高质量教育需求。可以说,未来学校是教育形态的整体重构和系统变革,是“工业化教育”转向“智慧型教育”的必然结果,其核心是大规模标准化教育迈向大规模个性化学习。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报告提出,要创造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新技能为导向(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创造技能、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办学创新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模式,包括灵活设计课程、多元评估方式、促进教师成长、密切社会合作等。经合组织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四大教育图景,包括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成为学习中心、无边界学习。其中,“学校教育扩展”是指正规教育的参与率继续扩大,尽管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更强,但学校的结构和过程仍然存在。“教育外包”是指随着社会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传统的学校体系被打破。“学校成为学习中心”是指多样化教育和实验成为常态,学校与社会无缝衔接,以此开展灵活学习和社会创新。“无边界学习”是指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由此可见,未来学校要把数字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创新要素和变革因子,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环境,促进教学流程再造、课程体系重构、评价方式转型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学校教育从“批量生产”模式走向“私人定制”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教育服务。
        一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校园围墙,把社会中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引入学校,实现学校教育场景与网络学习场景、社会实践场景的有机结合,跨越传统教育的时空边界,形成线上线下虚实融合、校内校外贯通衔接的良好生态,让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平台。
        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多元,灵活设置课程主题和学习计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教学组织方式,组建跨区域、跨学校、跨年级、跨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开展面向真实情境和丰富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使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让学习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
        三是管理服务智能精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育业务流程,开展数据驱动的教育质量监测和综合素质评价,推动各类学习成果的数字认证和自由转换,全面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看了那么多,希望大家对数码校园有了明确的概念后,我们再深思:
  • 究竟可以怎么帮到老师们和孩子们?
  • 如何让学校数码转型,称为解放老师和孩子的便利而不是枷锁?

重点介绍

学生课堂评估/学习进度记录

学生课堂评估/学习进度表格 样本即日起将透过 学生课堂评估/学习进度记录专页 传递。 特此告知 。(日后所有更新将在专页处理)            俗称rekod perkembangan murid (以前称为rekod transit)的东西。信息工艺TMK的部分,在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