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指南,清楚说明学生是轮流上课的。但,要是在某种程度上,让全部学生可以在同一个时候,通过同样的平台,同时完成上课或完成课业的目标上,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看看以下这个情景:
A组学生,在学校,轮流实体上课。
B组学生,在住家,轮流居家上课。
这两组学生,究竟可以怎样在“同一个时候”上课呢?
不是说教育部的指南行不通。不是怀疑老师们的能力。但如果这样的话,会不会比较实际?
A组学生,在学校,直接和老师会面,进行学习的。
B组学生,在家里,透过视像、视频、笔记、模组来学习。
但来到了课业方面,要怎样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
若要A组学生透过练习簿子提交,B组学生和A组学生的练习簿子就会出现差异的情况,这个,行政在检查教学进度的时候,特别是日后有发现差异时候,要留意的。
但,一个小小的转变,其实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让到校上课的学生携带个人平板或电子器材来到学校。
是的,你没有看错。但大家要留意的就是,不包括智能手机。可以是学生的平板电脑,个人手提电脑或其他的学习电子器材。
详细通令,阅读这里 (Surat Pekeliling Ikhtisas KPM Bilangan 2 Tahun 2018: Garis Panduan Pelaksanaan Dasar Murid Membawa Peranti Peribadi Ke Sekolah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
那么,有人可能问,即便如此,即便家协和校方行政真的允许携带器材,哪又如何做到同步学习的功能?
教学INPUT方面:A组学生在学校,老师取代了视频,B组学生在住家,视频取代了老师。
过程方面:A组和B组学生,同样在老师教学完毕后,视频播送完毕后,才通过谷歌课室播放出来。这个挑战在哪里?就在设定试卷,课业/问卷,表格等链接的发放时间。只要预先设定好时间,发放课业,就不是问题。
A组和B组的学生,就在同样一个平台上,直接完成各种课业。A组的学生可以在课室上,直接和老师以及同学交流了。而B组的同学,可以通过谷歌课室课业的页面上,直接提供回馈交流。
这样的安排,最大的好处在哪里?
撇开被怀疑不遵守教育部指南之外的嫌疑(都说了是指南,是指南,不是命令,不是指令,不是通令)所以不需要给我加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还是说我造反,毕竟我们公务员不会违背教育部的指示。我们来看看好坏之比较:
好处:
- 老师准备的教材,视频可以是同样的。必要的话,视频甚至可以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材料---这个叫做更节省老师的负担。(要知道,老师们不只是教一个科目,或者教导一个班级而已,千万别当了行政,科目或节数减少了就忘记了老师们的纠结啊)
- 所有学生,无论A组还是B组,都在一个平台上,直接完成课业,提交课业,和学习材料和课业交流---这个叫做,比较有效的监督学习进展。(别在这个时候和我说,还是有学生不做,这个不是好处的探讨的一部分)
- 老师们可以在同样一个平台上,同样一份课业中,直接做到监督学生的课业进展的了解--这个叫做比较有效的课堂评估的一部分。
- 到校的学生人数少了一半,学生的移动范畴小了,学生遗失器材的机会,似乎也少了--这个叫做和时代接轨,真正做到所谓的Hybrid学习。(一个星期来学校,1个星期在居家学习,不是Hybrid学习啦。)
- 课堂上的学生,或许可以传送一些在课堂上看见的笔记,还是重点,还是什么的,提供给居家学习的同学。这,会不会无意中提升了学生自学以及共享的能力呢?总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培养以及实践这些生活能力啊。
- 学校行政或负责老师,也不必每个星期将A组或B组学生名单(居家学习的学生名单)导入SPDPR(居家学习)系统里面以便做记录。试想像,第一个星期得删除A组学生,然后导入B组的学生在系统内,第二个星期则得删除B组学生,然后导入A组学生在系统内。(减轻工作贴士:即便可以直接提前将名单分为A组和B组的档案方便导入,但以官员提供的现有工作方式,是不是很混账?)
- 学校行政,董家协的立场是什么呢?
- 即使学校人数少了,活动范畴小了,不代表就不会遗失器材。
- 器材的充电,使用学校的电插座吗?还是学生应该自行携带Power Bank? 这个才是危机。拿充电电池来玩,才是头痛的地方。
- 学校有无安全的地方置放学生带来的器材?
- 会不会出现借用器材,或出现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 学生可能盯着电子器材而没有专心。(但这个可以透过老师班级管理处理的,也不是最大的障碍)
- 有的行政,可能会很幼稚的认为,老师们怎么可以坐着教书呢?(这样的行政,也是很莫名其妙的,现在居家学习,还不是坐着教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