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减轻老师们的负担
浅谈课堂评估的后援与数据组织--差异教学的后援筹备
每一个科目的课堂评估有6个等级。每一个老师教导和负责的科目与班级都超过一般人可以想像的:不可能只是教导1班孩子,不可能只是教导2个科目或更少。那么,在这一大堆的数据和组织里,有没有什么办法进一步减轻或支援老师们的需要呢?
我想是有的。
早前我们谈及以颜色代号区分孩子们的能力级别。今天我们深入一点,怎么利用或整理出一个头绪来。
试想想,一个班级,高年组的话,每一个学生11到12个科目的话,如果全部都这样处理,非要进行差异教学的话,还真的有点吃不消。
好,我们现在进入主题:现有数据已在课堂评估档案里,我们可以怎样善用里面的数据呢?
首先,决定要正式使用这个方式的科目数量。个人建议,由国语,英语,数学,科学开始。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需要处理的数据和使用的材料。
然后,将学生的等级,拷贝起来,放在一张备有计算方程式的档案里面,方便自动统计。(当然,也可以直接在PBD档案里面直接处理掉,就从后面那边的graph的页面即可,但这个不方便学校整体的处理而已)
完成一个班级的几个科目后,即可重复步骤完成的二班的数据处理。
这样一来,我们就开始建立了每一班需要的颜色纸的数量。但这才是开始而已。
接着。我们就将每一个班级的数据统计起来。
例如
1年级班级1 国语科
TP1, TP2人数,5
TP3, TP4人数,10
TP5, TP6人数,6
1年级班级2国语科
TP1, TP2人数,3
TP3, TP4人数,4
TP5, TP6人数,2
基本上,就可以开始依据班级人数来分配颜色纸准备打印或分派了。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们或老师们即便拿到颜色纸其实也没有用。因此我们也要有能力在颜色纸上,让老师们有办法看见学生的程度。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知道上什么课就摆放什么科目的纸张。(这里先别谈什么标签和歧视的问题,我们稍后再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探讨)
那我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说,
- 国语TP1, TP2需要8张粉红色的纸张
- 国语TP3, TP4需要14张黄色的纸张
- 国语TP5, TP6需要8张浅蓝或绿的颜色纸
得到这些数据,我们就在这些全部颜色纸上打印上各科目的名称。
待其他科目的也都打印好了之后,我们再依据学生个人的科目来整理,装订然后写上名字,最后派发孩子贴在桌面即可
此后,只要该科目的老师进班,学生翻阅调出该科目的颜色纸展示即可。
为什么这样的编排?
1,方便老师分派不同程度的习作给孩子
2,数据可提供老师们准备足够数量的习作
3, 学生更警觉。老师也不必担心会看错,因为颜色纸上的,不是等级,而是科目
4,在不能分组活动的情况下,差异教学是唯一最好的教学策略。
5,老师可以随时依据不同程度的习题种类,叫不同学生作答,给孩子们足够的自信来参与学习的过程。
但,这一切,最关键的,不在于数据多寡,而是在于数据的精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老师们准确判断孩子们的程度,然而,更刺激的是,如果学校没有更长远的安排,例如每半年可能更换等级的学生,而又半途而废,还是没有额外的颜色纸处理,那就真的是失败了。
但大家需要记得,理论终究还是理论。但如果行不通,何不改进? 再深入的说的话,如果行政不想办法、不进一步支援老师,不提供大方向的话,要怎么期待老师们可以真正做到有任何效益的差异教学呢?
接着,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计划会带来什么“产品”?
1,根据科目的学生名单与数据数量,大大减轻科任老师的筹备工作
2,展示在班级的,依据科目显示的学生组别,每一个科目三种颜色的学生组别名单
3,提供基本的追踪功能,进而完成所谓的图表graph的分析
4,提供两组的对比资料 (虽然是多一层工)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