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教育界工作的资深人物,就不说客套话了。直接进入主题: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 教师展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标准,以及每一个掌握层次的表现(当然是看着DSKP说话啦)
- 师生讨论。学生们确认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和表现。教师记录学生确认要达到的水平和表现。
- 教师分析学生制定的学习水平和表现。然后拟出学生的学习方案或方向。
- 教学开始。教师依据学生设定的水平和方向提供需要的辅助,学生朝向自己设定的水平和表现努力。
- 师生不时讨论并修订学习的水平或表现(上修或下修是其次)
- 师生透过各种进行的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表现,然后记录在学生个人学习记录中。
- 教师修订学习内容水平或指导方法,配合达至学生订下的目标。
- 学期或课堂终结前,大家讨论学习到事项,这事项,不一定是学习内容,可以是学习方法,可以是处事态度,可以是解决问题的看法或心得,可以是某同学的优缺点,可以是学习方法的优缺点等等等。
有人可能问:这究竟是哪门子的学习方法啊?怎么和马来西亚的学习方法相差那么远呢?
嘿嘿嘿,实不相瞒,这不就是真正的课堂评估进行的方法吗?
试试认真想想。哪一个过程中,得以看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学习过程?还是编者刚才分享的过程?
当然,大家可以说是传统的学习过程,才是确保课堂评估的可能性,因为大家习惯了,还是因为大家害怕老师做到半死呢?
编者不敢说是教育专家,但要说学习的主人的话,编者确实喜欢让学生订下学习目标,然后朝目标前进。只是,有的时候,编者也会怀疑人生,这样的话,学生会不会取巧,选择较低的目标前进而不是更(崇)高的目标呢?
就日前和一名朋友的交流中,编者确认的是,课堂评估的成败,绝对不是三天两夜的密集课程可以做到的。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 要做到学生“看见”,知道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和水平,就要有清晰的学习水平说明。(目前没有多少科目或出版商,甚至是教育学家有能力列出每一堂课的6个学习水平)
- 要看见每一个水平的表现,学生就要“看见”方法或例子,换句话说,达至这些水平或要求的方法,必须是真正可行,而不是信口开河的。
- 要有效记录学生学习进度之前,学生必须清楚知道自己选择的水平以及水平的表现。否则不仅是老师不知道学生是否达标,连学生自己是否达标,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哪来的学习成就感呢?
- 曾有所谓的专家,要求教师将学习成就记录或显示在课堂上,试问,这样的一堂课,显示了又怎样?没有显示又怎样?
看见了种种弊病后,编者觉得,最有效的过程,不是将学习表现显示在白板上,而是显示在活页或指示中。
试想像:
- 教师派发活页。活页中有清楚记录学习表现的水平以及表现。(先别泼冷水告诉我学生不识字这个可能发生的事情啦)
- 师生讨论后,学生就看看哪一个是自己想表现的水平。
- 之后,学生开始尝试完成活页或指示。
- 进行活动后,学生可自行或进行同侪评估。
- 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就可以让老师看见学生可以达至的水平在哪里了。
- 活动结束后,教师回收活页,然后互进行记录。
这样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老师们准备活页的能耐以及内容的编写和掌握。
越是掌握学习内容深浅的教育工作者,在整理活页的功夫上,就越轻松。经验尚浅的呢,就别忘记把握机会和时间,向资深者讨教啦。
小小的建议,就让大家想一想,能不能进行?有没有可能进行?是否真的遥不可及?
当然,如果在活页中,有清楚记录相对的水平和表现的话,要记录起来,也不是很难的。
下一篇,我们讨论:真正的模组学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共勉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