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资源中心使用的系统,要有(但不局限于)以下功能:
- 进出资源中心的各种器材或资源如:书本、投影仪、电脑、家具、打印机等各项资源。
- 学生/用户的名单(年份、班级,中英文姓名、性别、种族)。
- 进出资源中心的人流量(日期、班级、人数,必要的话,甚至要放带领老师)。
- 所有的书目资料(ISBN号码、书名、出版商、出版年份、分量、价钱、来自、封面种类、页数)
- 借阅或归还的数据如:班级、借阅或还书人中英文姓名、借阅的书本ISBN号码、借阅或归还时候的书本状态(要建立有责任的公民嘛)
- 各种分析如:学生个人历年借阅表、班级总借阅书目、目前藏书价值、目前藏书数量、历年的每月人流、各种藏书库存数量
在这里,目前想到的窘境是:
- 很多资源中心仰赖电脑公司提供的资源中心管理系统。这是要付费的。一般是每月付还的。少有买断的管理系统,因为卖断后,就没有更新和服务了。但深入思考,上一次的系统升级,是在什么时候了呢?
- 每月付费的价格不菲。若改变成功,将那笔费用(购买扫描仪、打印机、墨匣子、条形码贴纸)都节省起来,直接用在建设资源中心,不是更好吗?
- 很多资源中心负责老师被迫在资源中心处理登记书籍的工作。不是每一所学校的资源中心都有冷气设备,也不是每一所学校有足够空间让资源中心老师可以一整天在资源中心的。同样的,也有很多学校老师回馈,常常看不见资源中心老师啊,无意中,让资源中心老师成为了孤独的灵魂。
- 在准备让新书上架前,还有不少工作的:输入在借阅系统中、生成条形码、打印条形码、粘贴条形码。购买器材是一回事,但生成、打印、粘贴的工作,都影响了新书上架的时间。
- 很多资源中心老师,因为系统绑定/安装在资源中心的电脑,无法带回家或在教务处处理,被迫在资源中心度日如年。这个窘境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新书上架的时间非常缓慢,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压力。
- 有学生回馈表示大部分时间都在排队等借书和还书而已。一些学校学生回馈,仅仅拿了书本 > 等回到班上后把再借阅的书本资料 > 写在纸条上 > 交由科任或班主任 > 交还资源中心老师填写。这个流程,看见都累,也实在辛苦了班主任和资源中心老师(资源中心管理员要来做什么的呢?进入扫扫地而已?)若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排队,那就很不值得了。
- 学校遴选的资源中心管理员,没能发挥更好的效应。每每到了资源中心,资源中心管理员,会启用借阅/归还系统,然后找出学生的借阅卡,扫描后再扫描借阅或归还。一般的借阅系统,安装在一部电脑的话,试问是不是又要结合数据,这样累人的工作,谁要做呢? 要是当资源中心管理员的学生都觉得没有挑战或无聊,哪来的满足感呢?
- 改革的契机在于:市面上会因为视窗10停止更新而或许出现多部老旧电脑的(点击阅览相关新闻),这些电脑,因为各种因素(处理器必须是至少第八代)而未能安装视窗11,但仍然可以正常上网的(继续使用视窗10或其他运作系统,只要能上网即可)设置更多方便学生借阅或归还图书的小站。
- 目前的资源中心管理系统,少有能让学校管理层,或教师或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看见借阅史。开放式的系统,就能大大改善这样的问题了。
今天暂时讨论到这里。下一章,我们尝试深入研究和对比资源中心中各种事情(人流、借书、还书、人力资源)的流程对比。
耶稣爱你也爱我
共勉